山中岁月 小站春秋

【字体:   

郭薇娜 朱万祥
  在滇西的莽莽群山之中,隐匿着一座神秘而独特的车站——诸葛城站。它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境内,距离大理站72公里,距离丽江站87公里。远离城市的繁华,这里就像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,却默默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。
  据传,三国时诸葛亮曾在此地布下形如城池的兵阵。于是,这里被后人称为“诸葛城”,车站也因此得名。
  (一)在小站扎根
  与铁路系统中常见的客货运站不同,这里既不办理客运也不办理货运,仅仅办理列车的交会和越行,是一座典型的会让站。而李燕林,这位与诸葛城站紧紧相连的铁路人,用他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,书写着平凡而又不凡的故事。
  “2009年,大丽铁路刚开通不久,我就听别人说诸葛城这个地方比较艰苦,是这条线上最艰苦的一个小站。当时我就对这里充满了好奇,想着这儿好歹是个‘城’吧,能艰苦到哪儿去,就想来诸葛城站看看。”忆起往事,李燕林若有所思。
  偏僻、闭塞、荒凉,是李燕林初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感受。四周群山环绕,荒草丛生,只有一栋孤零零的信号楼矗立在山坡上。车站站线一半设在隧道内,一半设在高山深谷间的铁桥上,要进到站线内,必须徒步15分钟,穿过200多米狭长、阴暗、潮湿的隧道。诸葛城站也因此被称为“洞中车站”,而李燕林则成了那个“守洞人”。
  在诸葛城的日子,寂寞如影随形。大山的寂静有时让人压抑,无人交流的时光,仿佛时间都变得缓慢。
  从开站时的1站4人到现在2站3人,和李燕林搭档过的车站值班员先后换了9人,时间最长的2年。就是这份对铁路的热爱,让他在这个寂寞小站扎下了根。
  (二)用脚步丈量安全的距离
  漫长岁月里,李燕林也有过孤独与迷茫。但时间久了,他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家,精心打理着车站的一切。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,经过多次尝试,他成功种下了樱桃树和枇杷树,开垦出一片小菜园,养了一小池子鲫鱼。车站内的一砖一瓦,他都倾注了心血。
  “以前也养过狗和鸡,不过狗耐不住寂寞,待了半个月就跑了。养鸡的话,周边时不时会有黄鼠狼来偷。只好放弃了这些想法,就只能养养鱼消磨一下时光了。”虽然生活条件艰苦,但李燕林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,闲暇之余看着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,心中的倦闷也会随之消散。
  除了养鱼,李燕林每天的业余消遣就是在晚饭后看看电视,了解外界的新闻,还有就是跳跳绳,锻炼身体。
  “守车站其实就是守自己的心,心静下来了,工作就不那么枯燥了。”一栋房、一间控制室、一个人,日复一日的重复操作,看来简单枯燥的工作,李燕林却从不敢懈怠。
  大丽铁路采用站间自动闭塞法,列车进路由调度人员集中控制,李燕林的主要工作是做好车站各项设备的检查和维护,遇到紧急情况时人工介入,开展应急处置。
  “在这里别的时间都还好,就是进入到隧道里还是有点害怕,一片漆黑。我每个月至少要进入隧道1次,清扫一下道岔,检查一下设备,捡拾一下股道垃圾。”
  诸葛城站高峰时每天有60多趟列车通过。每趟列车的安全通过,都离不开李燕林的坚守和付出。在他心中,守住安全是车站及自己工作的最大意义。他用脚步丈量安全的距离,用目光守护列车畅通。
  (三)一生坚守承诺
  由于工作出色,李燕林获得了包括“云南好人”在内的十多项荣誉。在他看来,这些荣誉不仅是一种鼓励,更是一份责任,激励着他继续在这个岗位坚守下去,为铁路事业贡献力量。
  李燕林的妻子对他的工作十分支持,每逢节假日李燕林没办法回家,她都会带着好吃的,辗转奔波,来到大山里,做上一桌美味的菜肴,只要能和李燕林在一起,在哪儿都是团圆。
  2023年1月,李燕林有了自己的女儿。
  “我这么幸福,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。这是对铁路的责任,也是对家庭的责任。”满满的幸福感洋溢在李燕林脸上。每天傍晚,李燕林都给家里打电话,逗逗孩子,唠唠家常。
  “你后悔过么?”很多人这样问过他。而时间替李燕林回答了一切。15年,刚到站时种下的几棵小树已经长到两层楼高。他守住了诸葛城站,也守住了自己的承诺。在诸葛城站的岁月里,他见证了无数趟列车来来往往,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四季更迭。他就像一颗坚韧的种子,在这片艰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,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。
  当列车呼啸着穿过滇西的群山,当旅客们在旅途中安然入睡,或许很少有人知道,就在旁边,一位叫李燕林的铁路人,正默默守护着他们的安全。
附件:
回到顶部